[丁科技網觀察]“華為不造車?!?/p>
在丁科技網看來,這個句子一直沒有完整表意,或者,它刻意留下了懸念,就像一篇超微型懸疑小說,很有想象空間。
在“華為不造車”的后面,可以添加諸如“但華為的生態伙伴可以”、“但華為可以對第三方車廠開放生態平臺”、“但華為依然看好智能出行”等等內容。這樣來看,“華為不造車”的看點,始終都要強過“華為造車”。
這一次,“華為不造車”可能的后續內容是:但華為可以在品牌維度進一步實現汽車生態的“統一”。
3月8日,AITO汽車發布的文案中,“HUAWEI問界”替換了之前的“AITO問界”,在當天華為方面發布的文案中,同樣有這樣的變化。
(截圖自“AITO汽車”)
“不造車”的華為的公開回應: “HUAWEI 問界是華為生態汽車品牌,是華為開創的全新商業模式。華為提供電動化、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,并通過產品定義、用戶體驗、質量管控、渠道零售以及品牌營銷幫助車企賣好車,在幫助車企實現商業成功的同時帶動華為智能汽車零部件的規?;N售。賽力斯是與華為合作最早、合作最深的車企。雙方已于今年 2 月簽署業務深化合作協議。雙方還將進一步推進成立聯合創新中心,為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出行體驗,引領汽車產業智能化新時代?!?/p>
賽力斯方面則表示:“公司與華為長期深度跨界合作關系及合作模式均沒有發生變化。雙方進一步深化聯合業務合作,未來將推出更多受用戶歡迎的、具有競爭力的新產品?!?/p>
就丁科技網此前了解到的內容,“HUAWEI問界”替代“AITO問界”可能只是時間問題。
在更早些時候,作為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的余承東,在接受采訪時曾再次強調“華為不會自己入場造車”,但同時,“華為將與多家車企合作,由華為主導,打造一個生態品牌聯盟”。
現在看來,“問界”之前使用“HUAWEI”,可能就是這個生態品牌聯盟形成帶來的結果。而不做過多表述、用變化直接給出答案,也確實是華為的風格。
“HUAWEI問界”之后,“生態品牌”符號或陸續出現在通過華為智選模式產品上,也有可能出現在“Huawei Inside”模式生成的產品上,在品牌層面達成“一致”。
因為,在丁科技網看來,相比華為自身傾向于做汽車領域的“技術品牌”,大量的新生產品和新生品牌實質上也需要華為更直接的“背書”,這相比技術支持更能被外界感知,很可能能夠讓品牌和產品在初期更快成長。
比如,根據公開信息,基于雙方在智選車業務的長期深入合作,賽力斯公司的聯合業務目標是2026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100萬輛。但從今年前兩個月的情況看,“問界”品牌的市場表現不算理想。同時,新能源車市場的競爭正深入焦灼。如果再向華為“靠近”一些,也許會有改觀。
另外,華為本身也并不是完全沒有類似意向,因為在推進智慧生活“全場景”布局的背景下,華為也需要在更多場景展現方向性、生態層面的主導權。這也有利于華為自身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在意識上凝聚力量,畢竟,華為關聯的車型有走向“爆發”的趨勢。(丁科技網原創,轉載務必注明“來源:丁科技網”)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