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丁科技網觀察]在“即將被智能手機替代”的又一個年頭,數碼相機的開局顯得比以要往微妙些許:佳能價格上揚,索尼產能集中,尼康向外兼容。
據佳能 (中國) 有限公司發給經銷商的《佳能產品價格調整通知書》,該公司從今年2月1日起對部分產品進行價格調整。其中表示,產品原材料價格、物流運輸費用等的持續高漲是調價的主要原因。從渠道價格變化看,產品價格漲幅基本在300元以內,也有部分產品價格漲幅超過500元。
另據了解,在去年末,佳能曾多次調整海外市場產品定價。
正式調價日前不久,佳能集團發布2022年度財報,營業額同比增長14.7%,“五年來首次突破4兆日元”。包括相機在內的影像業務領域,營業額同比增長22.9%,專微相機的銷售臺數同比實現上漲,在財報中,全畫幅專微相機EOS R5與EOS R6,以及APS-C畫幅的EOS R7和EOS R10被專門提及。
相比之下,索尼在相機業務上調整的動作幅度看起來要更大一些,但這種調整根本上同樣是關聯價格策略和盈利目標。
另外,佳能此前也有類似動作,關閉了部分位于中國的相機工廠,將產線轉至日本國內。
公開信息稱,索尼集團已將在日美歐銷售的相機生產從中國轉移至泰國,中國工廠原則上將僅生產面向中國的產品。不過,在中國生產的相機鏡頭等產品,將繼續向中國之外的市場供貨。產能轉移原因中,包括“分散供應鏈風險”。另有公開數據表示,索尼2022年全球相機銷量約211萬部,其中面向日美歐等中國以外市場的產品占比在90%左右。
這背后可能也伴隨著索尼對企業定位的再明確,以及在中國市場運營策略的調整。
企業定位方面,在今年上半年公開的索尼2021財年報告中,“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(EP&S)”業務,更名為“娛樂、技術及服務(ET&S)”,這可以看做對“索尼是一家建立在堅實技術基礎上的創意娛樂公司”理念的強化。
在年初比較重要的CES展會上,索尼也將“技術”與“娛樂”作為核心詞,消費電子終端并未做過多展示和提及。
再加上數碼相機在消費級市場的現狀,在丁科技網看來,相機產品在索尼體系內的未來走向,很可能更傾向于側重專業用戶,并作為娛樂相關影像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。
畢竟,在消費端,索尼相關的影像業務看起來越來越注重在移動端(智能手機)上的發力。索尼圖像傳感器在市場上建立了一定的數量級優勢后,也在爭取實現用戶對其“在手機拍攝中的作用和貢獻”建立廣泛認知。去年末,索尼推出手機圖像傳感器全新品牌“光喻”LYTIA,在丁科技網看來,這種確立技術品牌的策略,與英特爾推廣“Intel Inside”、京東方推出“Powered by BOE”類似,是為強化認知、提高粘性。
另外,索尼在中國市場的運營重點,看起來也階段性地在從消費電子轉向娛樂,這表現在相關動作的頻繁開展。
與佳能、索尼不同,老對手尼康這次的變化,還在相機本身。
有公開信息稱,在保證規格不重復的前提下,尼康將正式授權用于Z卡口的第三方自動對焦鏡頭,從而在副廠鏡頭不與現有的尼康Z鏡頭產生博弈的情況下,對尼康鏡頭形成補位。
Z 卡口作為尼康的新一代無反相機卡口,已經在Z6、Z7、Z9 以及 Z50、Z30 系列相機上應用。尼康近年來在Z卡口方面的一些列動作都經常被認為是在“打反擊”,這次的開放授權應該也不例外?;蛟S,佳能與索尼的變化期內,會存在尼康的機會。
同時,尼康發布了一款專用于顯微鏡上的單色數碼相機 Digital Sight 50mm,則是一款科研級設備。
三品牌調整背后,數碼相機市場在2023年可能會相對平淡。就佳能與索尼而言,它們在其它領域的動作可能會更頻繁。(丁科技網原創,轉載務必注明“來源:丁科技網”)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