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丁科技網觀察】經歷三年來的疫情沖擊,疊加房地產萎縮、需求飽和等負面因素的影響,2022年彩電市場繼續深度低迷,這給所有彩電品牌都帶來了巨大壓力。
趨勢的力量不可阻擋。進入2023年,彩電行業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?新的品牌格局和技術趨勢將如何呈現、新的跨界挑戰與市場機遇究竟何在、如何跳脫出固化的增長思維?接下來,丁科技網就預測一下2023年彩電業的四大趨勢。
趨勢一:從“勝者為王”到“剩者為王”,部分品牌瀕臨退市
從2022年來看,擁有子品牌的海信、小米、TCL、創維保持著相對更強的競爭力,穩居行業Top4。綜合來看,合并Vidda份額的海信表現最為突出,正在逐步拉大與其他品牌之間的差距。
Top4之外的其他品牌,基本喪失了有效競爭力,只能勉強維持業務運營。特別是部分傳統電視品牌,不僅出貨規模和市場份額大幅萎縮,并且陷入到“賣一臺虧一臺”的境地,前景非常不樂觀。另外,部分外資品牌和互聯網品牌,也處于退市的邊緣。
2023年,由于彩電市場很難大幅回調,丁科技網認為,彩電市場的淘汰賽將加速上演,品牌格局從“勝者為王”向“剩者為王”演進,1-2個傳統彩電品牌或徹底喪失競爭力,3-4個外資和互聯網品牌將逐步銷聲匿跡。
趨勢二:顯示技術依然是角逐重點,Mini LED成戰略高地
過去30多年來,顯示技術一直都是彩電業最重要的競爭要素。時至今日,顯示技術雖然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,但不同顯示技術之間的明爭暗斗一直都沒有停止。目前來看,OLED、ULED、Mini LED、QLED、激光等顯示技術都有各自的堅定支持者,但從最大公約數來看,Mini LED無疑獲得了最多品牌的支持。
2021年是Mini LED電視商業化的元年,2022年主力品牌都在深度布局這一市場,2023年有望在產能、技術、價格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,成為顯示技術競爭的制高點。值得注意的是,Mini LED呈現出融合式發展的道路,其與ULED、量子點技術的結合,會成為不同彩電品牌實現差異化體驗和賣點的關鍵所在。
趨勢三:時尚場景受年輕人追捧,投影繼續分食傳統彩電蛋糕
近年來,與傳統液晶電視呈現下滑趨勢不同,激光電視呈現高速增長勢頭,6年來的復合增長率保持在100%以上。與此同時,智能投影市場也在快速擴容。奧維云網預測,2022年中國智能投影市場高漲態勢不變,全年規模(含激光投影)可達750萬臺,上漲幅度維持在30%以上。
在丁科技網看來,激光電視、智能投影的高速增長,主要得益于他們打造出了時尚潮流的新生活方式,獲得了年輕用戶的追捧。2023年,這兩類產品市場都將繼續成長,尤其是價格更加親民的智能投影,會向著千萬級的市場規模高歌猛進,而這在客觀上會對傳統彩電產品形成替代效應。
根據此前千趣GKURC《Z世代消費特征和消費趨勢調查》報告,在為家里添置大屏影音娛樂設備時,有35.08%的被調查者選擇購買智能電視,29.95%的被調查者選擇購買智能投影,智能電視和智能投影都會購買的占比為34.97%。由此可見,雖然年輕消費者沒有完全放棄智能電視,但智能投影的消費已經蔚然成風。當然,彩電企業也不必過于緊張,對于新興的投影賽道,彩電企業仍有機會進行有效卡位。
趨勢四:大屏化趨勢放慢腳步,垂直場景更加重要
過去10年,彩電業一直都在強調大屏化趨勢。從數據來看,大屏化的確是不可逆轉的發展趨勢。數據顯示,2015年以來彩電的平均尺寸以每年2英寸的趨勢增長。奧維云網預計,2022年中國彩電市場平均尺寸將達55.9英寸,較2021年增長1.5英寸。
丁科技網認為,中國彩電出貨平均尺寸越來越大,這更多是彩電業包括上游面板產業主動調整的結果,因此當面板廠商和終端企業的出貨尺寸在不斷提升,大尺寸電視市場規模相對中小尺寸電視市場表現出更大的成長性,是理所當然、水到渠成的事情。
2023年及以后,隨著彩電暢銷尺寸變為65英寸+,大屏化趨勢會逐漸放緩,畢竟繼續大屏化會增加用戶購買成本,而且受限于客廳面積和電梯大小,在入戶、安裝以及觀看體驗方面都會有所制約。
在大屏化趨勢減緩后,2023年彩電企業更多的精力還是要用在垂直應用場景的開發上,比如游戲電競場景、大屏教育場景、大屏社交場景等。對于彩電業來說,更加豐富有爆發力的應用場景的發掘,比簡單的大屏化更有價值。(本文為丁科技網原創,轉載務必注明來源:丁科技網)
- QQ:611495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