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段時間以來,在社交媒體平臺上,有自媒體賬號發表言論宣稱“中國所有空調廠商都沒有核心技術,只需要一個小作坊,能夠把四大零件(壓縮機、冷凝器、節流裝置和蒸發器)拼裝起來,以及用一些紫銅散熱管就可以生產了”。中國家電網進一步查詢了解,發現在該平臺上還有多個不同賬號前后時間說著相同的話術——“為什么空調都是1.5匹,小米的價格不到1800,但是格力卻高達3200塊”,制造輿論聲量。
這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小米格力在“頭部排名”上的輿論碰撞,背后也反映出今年空調市場的激烈競爭。如今社交平臺上再起的這番輿論“波瀾”,又是否會是某個品牌有組織的營銷策劃,通過拉踩競爭對手甚至抹黑整個行業來抬高自己,以影響年輕消費者心智?中國家電網暫且不予置評。
近期我們走訪空調市場,多家空調企業已對此表示關注,“這明顯是有組織的營銷,踩誰捧誰不言而喻”,不止一家空調企業如此評價,而對于空調行業被抨擊“沒有核心技術”,他們也感到非常痛心。僅就其中提到“空調沒有核心技術支撐”,我們值得拿證據擺事實說道一二。
首先,“空調有無核心技術”這一點從來不值得被質疑。僅看早期日韓等國家掌握了家電、汽車等核心技術進而做強制造業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發展史,足以證明空調等家電是需具備核心技術支撐的。在空調行業,現如今我國房間空調器在全球產銷量的比重保持在80%左右,這一數據本身就是對行業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有力證明,沒有核心技術支撐和完善的產業鏈體系,是無法實現如此龐大的生產規模和市場份額的。
空調行業從變頻壓縮機在控制技術、頻率范圍上的不斷突破,到“獨立壓縮技術”、“雙溫雙控壓縮機技術”的應用對空調舒適性能的提升;從壓縮機電機效率由交流感應電機的88%提升到永磁同步電機的94%,降低了空調功耗。還有空調企業如美的的變頻節能技術、海爾的舒適智能技術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,格力首創分布式送風、三缸雙級壓縮機技術等,均推動空調行業技術向上升級。這背后,頭部企業對于研發的投入,逐年積累,持續加大,近三年保持在營收比例的3.3%以上,金額都在數十億到超百億元的體量。
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說,小米空調目前中國第四。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解釋,小米空調發展這么快的原因在于,過去幾年持續補課空調的產業能力,今天已經實現了全棧自研和關鍵技術的掌握,并且堅持做科技美學和智能家電,以及攻克了送裝一體。首先,“全棧自研”這個對于家電行業較為陌生的詞,已有媒體指出,主要指軟件層面的自研。而送裝一體則是空調行業大部分品牌早已普及的基礎服務??萍济缹W更多體現在產品設計上,就像盧偉冰說的“設計漂亮”,智能家電方面,小米的生態鏈確實有其自身的一些優勢。
從根本上來講,小米空調能夠快速起量,用曾為小米空調代工的某家電企業說法,“為它貼牌的廠家,實力都還可以”。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透露,到目前為止,小米包括空調在內整個大家電業務,仍以委托代工的輕資產運營為主。得益于空調產業鏈的高成熟度,也可以說站在“巨人”的肩膀上,小米空調以較低的成本獲得了相對領先的、不低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產品技術,又通過小米無往不利的“性價比”武器,使得小米空調實現了銷量的快速增長。
回過頭來我們再看中國空調行業,現階段年產量超2億臺,國內市場年銷量9000萬臺左右,這個市場足夠大,可以容納足夠多的參與者,空調行業也一直是在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??照{業界人士歡迎更多“新”力量的加入,但在發展與市場競爭中,我們也呼吁所有空調企業能夠公平競爭、相互尊重,不要在沒有黑科技的同時去搞黑營銷、詆毀整個行業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,技術創新和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關鍵,也是新質生產力在家電行業的實踐和引領,只有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優化,才能推動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消費者的滿意度提升。
- QQ:61149512